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理论研究
《中国审判》刊发左牧院长署名文章:多措并举 多力齐发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诉源治理“怀化样板”
分享到:
作者:左牧  发布时间:2023-09-08 09:03:33 打印 字号: | |

诉源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社会治理工程。近年来,湖南怀化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融入“五位一体”的基层治理大格局,部署开展诉源治理深化行动,按照“党委领导、关口前移、一站解纷”的工作思路,构建“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诉源冶理工作站+特色工作室”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全力推动辖区诉源治理工作实质化运行,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共建共治 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

怀化法院强化政治担当,将诉源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年度考核,推动出台《怀化市“三调联动解纠纷防控风险促发展”专项调解活动实施方案》等72份多元解纷文件,促进诉源治理工作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从“单兵作战”发展为“多方联动”。

源头预防“治未病”。怀化法院落实“矛盾关口前移、诉源治理全覆盖”的要求,在党委支持下,成立了36个诉源治理工作站,联系318个村组(社区),实现对矛盾问题多发区域的全覆盖。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聚焦金融、劳动、婚姻家庭、医患矛盾、道交事故、物业服务等涉民生案件,与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建立基层调解组织诉前调解联动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诉外,不断打造怀化法院诉源治理好“枫”景。

前端联动“治已病”。怀化法院正确把握诉源治理与登记立案的关系,既保障当事人诉权,又予以严格把关。院机关设立诉调对接中心,人民法庭设立诉调对接站,法官与各非诉调解组织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充分凝聚思想共识。民事、行政案件立案前,一律由专人对当事人进行诉讼辅导,帮助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派各非诉调解组织,或直接由驻院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2022年,怀化市万人起诉率降幅为8.82%,同比持续回落,再创历史新低。

分层递进提绩效。怀化法院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实现分流、调解、速裁、快审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分案标准和“初选+细选”分案模式,搭建完善速裁对接、程序转换机制,不断畅通简案流入、繁案流出通道。用好用足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等诉讼程序,积极探索要素式审判、“会诊式”记录等有效方法,形成“多数简易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快调速审、少数复杂案件在后端精细化审判”的工作格局。

 

坚持智慧赋能 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平台

怀化法院依托多元解纷平台,积极拓展线上线下解纷服务,高站位推进一站式建设提档升级,不断增强诉讼服务工作的精准性、协同性、实效性。

注重智慧化服务。怀化法院强化信息技术与诉讼服务的深度融合,启动诉讼服务中心智慧化升级改造,打造指尖服务平台,实现诉讼服务“不打烊”。全面落实“总对总”诉调对接工作部署,全面实现相关领域矛盾纠纷的在线化解。建立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多个类型化多元解纷“菜单库”和调解人员名单库,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点菜式的调解服务。

注重集成化服务。怀化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实质化运行,开辟导诉分流区、诉调对接区、立案登记区等5大专门区域,将原本分散于不同环节、不同部门的送达、保全、评估、鉴定、材料收转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统一协调管理,集中调度办理,让当事人“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规范群众来信回复文书样式,统一信访系统回复操作规则和应用系统答复操作流程,扎实做好涉诉信访答复告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有信必复”,提高群众满意度,实现了信访总量下降15.6%、重复信访量下降32.2%、越级上访量下降44.6%。

注重温情化服务。怀化法院着力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为弘扬法治文化的城市地标,充分用好展架、资料柜、触摸查询屏等,宣传法治文化,让群众亲身感受司法、共享法治成果。开展院领导接访、“百日会战”专项行动等,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以不回避问题矛盾的司法担当,真正解开矛盾的“心结”。2023年以来,怀化法院领导接访213次,一批时间长、跨度大、涉及面广的“钉子案”得到有效解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怀化法院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1000余次,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以案释法”专栏,用好巡回审判、司法建议等形式,弘扬社会正气、彰显法治文明。

 

坚持因地制宜 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

怀化法院干警以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劲头,深入怀化山区和苗乡、侗寨,因地制宜地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以更加便利、高效、灵活的方式回应人民群众解纷需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诉源治理工作“怀化样板”。

聚合多元解纷力量。怀化辖区内有苗族、侗族等50个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1.9%。针对上述情况,怀化法院积极培养“双语”法官,注重对干警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及风俗习惯的培训,法官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主持庭审和调解,有助于更好地化解纠纷。怀化法院探索“大法庭、小法院”的工作路径,以人民法庭为载体,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打造“吊脚楼法庭”等特色法庭,让法官走出机关,变被动受案为主动服务,变坐堂办案为上门办案。充分发挥村落寨老与乡贤威望高、接地气优势,邀请村落寨老、乡贤成立乡贤调解室23个,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发挥“侗款”“寨约”及村民公约、业主公约的共治力量,引导居民共同遵守践行法律。创建“鼓楼法律讲习所”,在少数民族特色建筑——鼓楼里用侗语进行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织密特色解纷网络。结合辖区山区较多、村寨分散的实际情况,怀化法院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诉源治理品牌。组织开展“法官进网格、进乡村”活动,确保“一乡镇一员额法官”,并在非法庭驻地的乡镇成立了18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针对山区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较多的情况,怀化法院发挥女法官特有的细心、耐心、爱心等优势,组建女子审判团队,并在法庭设立老年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和保护。

服务营商环境优化。为着力解决乡村直播带货等新样态经济模式下的各种纠纷,怀化法院加强源头化解,让乡村企业留得住、过得好,在怀化冰糖橙产业、茯苓产业发展重点村镇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系点,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发展。针对怀化近年来涉外买卖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增加的情况,在怀化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设立人民法庭,培养专业的涉外审判力量,成立涉外审判团队,为怀化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来源:怀化中院
责任编辑: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