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读书园地
关注一位值得推崇的作家——钱国丹
分享到:
作者:聂东黎  发布时间:2012-05-18 08:56:37 打印 字号: | |
  怀化法院网讯 现今的中国文坛已今非昔比,其现状是一地鸡毛,喧嚣浮躁,遍地泡沫。我工作之余为了消磨时光,自费订阅了全国数十余种原来曾有影响的省级国家级大型文学期刊,如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一贯以老大居称的《小说选刊》及天津新闻出版局主管的《小说月报》和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中篇小说选刊》等等,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刊物上的文学作品,这些能让我记着作者的名字和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家和作品,确寥寥无几,这令我对当今的文坛甚为失望!对此我不禁要问:我们现在的文学怎么了?

    人是很容易怀旧的,这就更加令我怀着浓厚兴趣执着地研究钱国丹的小说和散文。我们看一个作家,主要是看三点:一是作品对推动民族文化的思想进程有没有担当;二是作家是否塑造了典型人物;三是作家在艺术创造中有无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三大文学功能我认为在钱国丹成功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都做到了,钱国丹活跃于中国当代文坛领域的中篇小说不以数量取众,而是以作品的质量赢得读者,钱国丹在1989就年荣获庄重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最早获得该项奖项的作家之一,她受此殊荣应当之无愧。我们再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评奖,奖项很多,获奖作家也不少,但就是很少有长久活在读者心中的。

    钱国丹小说中的人物,或生活在大山深处,或消逝于尘封的历史,然而,他们生命的律动却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合拍,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乃之未来人类将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可以说,钱国丹的小说根植于乡土中国的土壤,以现实主义以苦难主题为深沉的底色,是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和尊重。对于一个女性作家而言,写到如此程度益发弥足珍贵。

    钱国丹是浙江很有实力和影响的作家,她1982年在《鸭绿江》上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小小舴艋舟》。该作一发表就引起社会的关注,并获得同年《鸭绿江》作品奖。一起获奖的还有著名作家迟松年、金河、邓刚、刘兆林。1985年,她在大型文学刊物《钟山》上发表了她的发轫之作《不曾沉没的小舟》,这是部令很多人关注和赞誉的中篇。且看这部中篇小说开头的文字:“饥馑的1962年春。东海海面像一个巨大的、不堪重负的胸膛。它艰难地起伏着、喘气着。那灰黄色的波涛,像草原上骚动起来的黄羊群,它们挤挨着、抵撞着、争先恐后地向远方奔涌,一直到那遥远的尽头,和同样灰黄色的天空连成一片。”后来该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并获浙江优秀电视作品奖。

    钱国丹的这部中篇小说以自己独特的成长视角和身份定位,苦难厚实的生活积累,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坐标,超越了创作初期的想象与选择,直接步入一个理性的阶段。

    钱国丹出生于浙江乐清一个教师世家。浙江这块沃土曾经孕育了文学大家鲁迅、茅盾、郁达夫。钱国丹的小说沿袭了这些文学大家的风骨。她的小说和这块土地息息相通。钱国丹当过农民、渔民、教师和工人,这些生活都成了她创作题材丰富的资源,由此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氛围。她和人们的命运、需要,甚至是期待交织在一起,其中有炽烈的情感,有冷静的思考,有实际的行动,从而具有深刻的人生意味。她的小说《自戕》、《饿殍》、《致命锁》、《阴阳柚》等等,人物的命运总在与人的自由意志发生尖锐的冲突,每一个人物都要在艰难困厄中挣扎的,而且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其次是人物的命运残酷性。作为女性作家,钱国丹更关注的是女性的命运,如她发表的在1998年第四期《当代》上的中篇小说《婚姻》,(后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家庭问题的关注和深邃思考,尤其是《婚姻》的结尾,“浩浩正爬在银溪上游的蛤蟆石上,专心致志地看着十六的圆月从东塔背后冉冉升起,等待着美丽神圣的塔影从流水叮咚的小拱桥下面穿过。他是那么的全神贯注,甚至连巨大的爆炸声都没有听见。”读后令人感慨万端,思索不已。还有她的获奖中篇小说《树上的鸟巢》,结尾给人很沉重很沉重的感觉,尤其是文中对执行死刑场景的精彩描述入木三分,让我这位职业法警灵魂受到震撼,且看这段:“那一晚他们俩都哭了,泪水和泪水混合在一起,分不清是谁的。春雨下个不住,行刑的和受刑的都湿漉漉的。枪声响起,郑凌云倒在泥淖里,行刑人员枪法不错,子弹从后脑进去,又从前额出来,血慢慢地渗透开来,因为雨水的缘故,他的血远没有史顺玲的红酽。郑永穷去收郑凌云的尸体。他拉着那辆当年被郑凌云扔了的板车。板车已经很破旧了,但承载一个的重量没问题。”这部小说触及了当今官商关系的暧昧和弊端,小说中企业家兼人大副主任的鲜明形象,很具普遍性和意义性。

    在2007年第三期的《江南》刊物上,我欣喜读到了钱国丹的问题小说《快乐老家》,读后我不禁心情激动万分,该小说后来被多种刊物和丛书转载,还被收入漓江文艺出版社编选的《2007年中国小说年选》,好评如潮。我从这部小说中读到了作者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的执着精神,小说讲述了一名副省长回家省亲而引发的系列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副省长廖明远的形象,在内心坚守着某种信念和力量,不动摇,在现实中不放弃自身的努力和对良心的拯救,廖副省长的举动虽然锲而不舍,令人感动。但小说提出的问题却令国人深思,从苦难主题的发展来看,廖副省长形象的塑造成功对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典型的意义,他传递了我们民族本性中生命的美好和延伸的信息,他唤醒读者的慈爱之心,正义之心和悲悯情怀,也使读者坚定了敬畏诚信、敬畏公正并仰慕清廉官员的信念。

    钱国丹小说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而且也具有生活化的美感,这要归功于作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日常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我认为钱国丹在小说语言的设计上是用心的。

    在中篇小说创作领域中,钱国丹的郑家湾系列小说格外引人瞩目。郑家湾系列小说的成功问世,即是浙江文学界的好气象,也是中国文坛的新收获。时下文学创作表面繁荣,喧闹,真正在思想和语言表达上达到相当水准的作品却不多,而得到普遍认可和形成独特叙事风格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钱国丹是佼佼者。她的小说摆脱了女性作家以自我情感体验为中心话语世界和思想上的弱点,常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原型作参照,间接表达出对历史上几个阶段和现实的触摸、探寻。她文风质朴,语言极具个性和情感张力,丰润、厚重而不失淳美,大气而不失空灵。

    在这里我要重点提到她的社会问题中篇小说《惶恐》,在《清明》发表后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多种刊物转载。小说所关注的是社会底层人物,叙写不同社会背景下农民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失土农民逼仄的生存空间,展现人格所受的磨练和历练中迸发出的光芒。作品对人性多层次,多角度的刻画和挖掘,堪称钱国丹小说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和中国文学史上的风向标。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钱国丹着墨最多的是那些鲜活、质朴的农村和城市女性形象。她们身上积淀着传统女性的道德认同和做人准则,在岁月的剥蚀挤压下,她们本能地挑战生存的艰辛和人性的种种磨砺,又在苦难中坚守这永不褪色的人性美。

    钱国丹的郑家湾系列小说创作时间跨度大,从抗战到土改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依其所见所闻所悟,致力寻找自己想表现的人物和故事,寓意深远,她的小说在向人们昭示,不管历史如何变化,岁月如何波折,人性中闪光的东西永远是相同的,永恒的,进而言之,这亦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中最有价值和活力因子,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行,提升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

    关注人性,对人性美的艺术追求是钱国丹小说的主旋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追求更多建立在对传统人性美的探寻和张扬中,因而更显得厚重、大气。有了深刻的民族自省和批判意识,在对民世风情风俗的叙写中,发现和张扬民族的心灵和性灵,这是她小说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所在。她的中篇小说《小城忧伤》故事简单平淡,但钱国丹却写出了一种平淡中的忧伤,一种充满诗意的忧伤,是一种对人性的触摸与表达,可称之为一首忧伤的人性之诗,使人想起普希金。

    钱国丹的散文创作也令人瞩目,让人格外关注,她比较有影响的散文如《缅怀补丁》、《一张旧船票》、《又见炊烟》、《曾经心痛连环画》等等,这些散文之所以能在全国散文评奖中屡屡获奖,并入选各种丛书,证明了只有扎根于生活的作家才能修炼到至高的艺术境界。

    钱国丹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她淡泊名利,不摆名作家的架子,提携新人,这是她同其他作家的区别之所在。我期待她正在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早日问世,我深信,她的长篇小说必将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关注,将带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和阅读的幸福!
来源:会同县法院
责任编辑:粟汇文